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
近日,有网友反映在上海野生动物园地铁站附近,一位高龄老人长期摆摊售卖不明饮料。媒体记者实探现场,发现一名高龄老人正摆摊售卖饮料、矿泉水等。记者花费16元,购得1瓶矿泉水和3瓶饮料。4瓶饮品均存在异常,瓶身包装明显磨损,有开封痕迹,部分瓶内还有固体沉淀物。老人却坚称售卖的都是全新未拆封的饮品,并拒绝退换。
据路人和保安透露,该老人长期在此摆摊,已有不少人上当。之前有执法人员前来整治,但老人不听劝阻,管理难度大。
9月18日,属地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,有关部门正在处理此事,建议游客前往正规商店购水,后续多部门将联合整治。(据9月19日极目新闻)
据附近的保安说,这位老人常在地铁口与动物园门口流窜卖“假水”,“过去装河水,现在(可能)装自来水。”如果这一说法属实,那么带来的危害远超骗游客几瓶水的钱。矿泉水瓶中沉淀的固体物质,开封过的饮料瓶口,这些触目惊心的细节,暴露出饮品可能存在的严重卫生隐患。野生动物园周边游客密集,儿童、老人等易感人群较多,一旦饮用这些来源不明、储存不当的饮品,轻则引发肠胃不适,重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。
展开剩余58%而且,多数游客购买老人的饮品,并非单纯为了解渴,也不是没有其他购买途径,而是出于对高龄从业者的同情与关照。当这份温暖的善意被算计所消耗,当真切的关怀换来被欺骗的结果,社会信任纽带会因此出现裂痕。长此以往,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,可能会因个别欺诈者的行为而不被相信,人们也不敢再轻易地对他人伸出援手,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。
诚然,面对高龄摆摊者,执法部门确有难处。老人年龄较大,行动不便,沟通困难,若贸然采取强制措施易引发舆论争议;流动摊贩的特性,又很容易让整治陷入“赶走又来”的循环。
但管理有难度,不能成为放任不管的理由,已有不少游客上当受骗,这些受害者的权益同样需要保障。如果仅因施害者年迈就“睁只眼闭只眼”,既是对受害者的不公平,也不利于弘扬法治和文明的风气。
处理这一类问题时,执法方式可以更具温度和灵活性。城管部门目前表示,正在联系老人所在村庄和家人进一步劝阻,并且会派人在现场提醒过往路人,正是柔性执法的有益尝试。在此基础上,还可以做得更细致:在地铁口、动物园门口等老人常出没的区域,设置醒目的提示牌,用简洁的文字和图示提醒游客;增加巡逻频次,及时劝阻老人的摆摊行为,主动提醒游客不要购买。同时,也可以联合社区、民政等部门,与老人家属建立联系,说清楚她的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,帮助其认识到行为的后果。若老人确实因生活困难才这么做,也可对其实施帮扶,从根源上消除“卖假饮料”的土壤。
尊老敬老历来是社会倡导的美德,但这份美德的前提,是不违背法律与公序良俗。宽容高龄者的无心之失,是社会温度的体现;但纵容借“高龄”之名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,却是对公平正义的伤害。只有守住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底线,积极主动化解执法难题,才能让“年迈”不沦为违法借口,让珍贵的善意不被辜负,让每一份同情都流向真正需要帮助的人。
(来源:极目新闻)
发布于:北京市象泰配资-股票市场配资-官网股票配资-杠杆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