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身于民,方能长久——冯白驹与海南岛解放传奇
1949年,当解放战争的烽火燃遍大半个中国时,毛泽东主席的目光投向了最后几个待解放的地区,其中就包括被琼州海峡阻隔的海南岛。在指挥全局的同时,主席特别关注四野部队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,连续发出多封电报叮嘱细节。
当时,所向披靡的第四野战军虽然在内陆战场屡建奇功,但面对波涛汹涌的琼州海峡却犯了难。这片海域不仅水流湍急,更驻扎着十万国民党守军。两个月前,三野在金门战役中的惨痛教训犹在眼前——缺乏渡海经验导致九千将士血染滩头。这个惨痛的教训让四野将士们倍感压力。
就在林彪司令员举棋不定之际,远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发来关键电报,特别提到:此次作战有冯白驹同志配合,是重要保障。这让林彪不禁好奇:这位被主席多次提及的冯白驹究竟是何方神圣?他能为这场渡海战役带来怎样的转机?
展开剩余81%从农家学子到革命先锋
时间回溯到1903年,海南岛长泰村一户农家迎来了一个男婴,取名冯继周(后改名冯白驹)。虽然家境贫寒,但开明的父亲坚持送子读书,常常教导他:好男儿当志在四方,报效国家。在父亲的影响下,冯白驹勤奋好学,22岁便考入上海大夏大学。
当时的上海正沐浴在新文化运动的春风里。冯白驹如饥似渴地阅读《新青年》等进步刊物,逐渐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。1926年,他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后因家道中落被迫辍学,却由此踏上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。
孤岛上的红色火种
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,海南岛的共产党人遭到血腥镇压。在白色恐怖中,冯白驹带领幸存同志转入山区,创建工农红军。面对国民党军的疯狂围剿,琼崖红军损失惨重,最困难时仅剩26人被困原始森林。在八个月的野人般生活中,他们靠树皮野菜果腹,却始终保持着革命火种。
卢沟桥事变后,日军进犯海南。国民党守军望风而逃,冯白驹却率领几十人的游击队主动出击,多次挫败日寇蚕食计划。他独创的游击战术不仅有效牵制敌军,更为群众转移赢得宝贵时间。百姓们真切感受到:只有共产党才是真心抗日的队伍。到抗战胜利时,这支队伍已发展到近八千人。
决战琼州海峡
1949年,败退海南的国民党派名将薛岳坐镇,号称要打造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。此时,冯白驹领导的琼崖纵队已成为岛上重要的革命力量。接到中央指示后,他立即与四野取得联系,详细提供了岛上的布防情况和渡海路线。
1950年3月,799名解放军勇士趁着夜色成功登陆,在琼崖纵队接应下直插五指山根据地。随后大批部队陆续渡海,冯白驹更在40天内动员6万群众支援前线。4月,在琼崖纵队配合下,解放军突破海上封锁,仅用一个月就解放全岛。
无衔将军的传奇人生
海南解放后,冯白驹转任地方工作。1955年授衔时,虽然他的许多部下获授少将军衔,但他本人已不在军队序列。更令人唏嘘的是,在随后的政治运动中,这位功勋卓著的革命者还曾蒙受不白之冤。
历史终将给予公正评价。冯白驹先后荣获三枚一级勋章,他用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。正是他的坚持,保住了琼崖革命火种;正是他的配合,创造了渡海作战的奇迹。虽然未获军衔,但这位无衔将军的丰碑,早已矗立在历史的星空之下。
发布于:天津市象泰配资-股票市场配资-官网股票配资-杠杆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