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联投在武汉举行磷煤氟襄阳基地项目产业规划评审会。
武汉新城首个城市综合体——联投花山河上岸公园魅力亮相点亮光谷。
湖北联投国际经合首发跨境电商商品出口专列。
湖北联投成立东湖高新集团创新研究院。
湖北联投咸宁梓有集即将盛大开放。
9月15日,中国企业联合会、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5“中国企业500强”榜单,湖北联投集团再进31位,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80位,蝉联湖北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7家省(市)属国企首位。
知重而担,不负厚望。作为率先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省属国企,湖北联投坚持一切工作向“建成支点”聚焦聚力。2024年,集团实现营收1518.23亿元、利润总额57.62亿元、净利润25.08亿元、利税总额87.24亿元(其中上缴税费62.16亿元),近五年累计贡献税收超293亿元。在支点建设的历史征程中勇开新局,湖北联投核心竞争力、价值创造力、产业支撑力和品牌影响力均显著增强,走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。
破局 “三大实体”产业加快转型
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,湖北联投坚持科创领航、产业支撑、改革赋能,以现代化工为破题“棋眼”,与新能源、新材料共同构筑起实体产业转型的“三大方向”。
坚持“聚矿兴产”,累计获取小阳坪、板城、团包等矿业权66宗,涉及磷、钒、石墨、金等14个矿种,其中,磷矿资源储备超10亿吨;加快“矿化一体”,组建湖北现代化工集团公司,推进襄阳宜城磷煤氟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,将“中部磷都”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,着力探索我省现代化工产业高端化、绿色化、集约化升级路径。
“自今年4月以来,集团与襄阳市紧密合作、全速推进。”湖北联投投资管理部负责人胡铭介绍,在基地项目产业规划评审中,15位行业专家学者和头部企业高管高度认可,认为基地项目构建以磷煤氟耦合协同发展为路径、涵盖多板块融合的产业体系,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落地性。“我们有信心年内开工建设,2027年上半年实现一期正式投产。”
据基地负责人何凡透露,基地总投资300亿元,集团领投150亿元,分三期建设,其中一期规划占地面积约3000亩,主要建设基础磷化工,配套建设相应氟化工和煤化工,实现产业一体化。项目全部建成后,预计年产值460亿元,将大幅提升区域磷化工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创新能级。
发展动能加速转换。近年来,湖北联投深化与以长江电力为代表的央地合作,携手阳光电源、晶科能源等行业龙头,积极推动“风光水火储一体化”“源网荷储一体化”,新能源项目覆盖全国15省52市,预计今年总装机规模突破3.5GW;打造新材料“增长极”,销售电池级磷酸一铵2.68万吨,同比增长40%;石墨基高容量锂电池应用、银钒矿湿法选冶进入中试阶段,为湖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更强劲的“联投动能”。
解好“转型题”,更要答好“升级卷”。聚焦“三大传统主业”,湖北联投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系统重塑——
以园区开发为例,从“建新城、造园区”到“育产业、构生态”,坚定向产业链投资商、运营商、服务商升级:聚焦宜昌东部产业集群,升级打造片区开发3.0模式;坚持“一区一策”,在武汉8大区域布局20个园区项目,创新推动“区区联动、政企合作”;协同咸宁、黄冈、荆门运营3个离岸园项目,实现“研发、孵化、对接”在武汉,“生产、加速、落地”在都市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。
湖北联投东湖高新集团负责人介绍,围绕武汉市规划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目标,东湖高新集团在光谷布局生物医药加速器、精准医疗产业基地,主攻创新药研发、基因细胞治疗等尖端医疗产业;江夏区东湖高新国际健康城以生物医药、智慧医疗、医疗器械产业的中小试为主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;青山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重点引入生物制药、生物基新材料、化学合成类高端原料药等细分领域企业,实现规模化生产。
推动产业园区“当好底座”、城市更新“顺势突围”、工程建设“换道发力”,湖北联投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干,乘势而上、奋勇争先:获评“2025中国新质生产力优秀产业运营商”全国第1,地产交付力、满意度位居全国第5,住房租赁运营优秀企业全国第3,物业服务力全国23;141个亿元以上重大工程与民生项目建设同步发力,“联投新青年”“梓有集”“花山河”“微山”等一批“金字招牌”持续擦亮。
利新 撬动科技创新“最大增量”
放眼全球,科技进步日新月异,产业迭代加速推进,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。坐不住、等不起、慢不得,湖北联投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把科创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最大增量。
3月,湖北联投首届科创大会召开,签订“AI智能高效烟气脱硝系统开发”等首批5个“揭榜挂帅”项目;6月,正式发布首台套气悬浮冷水机组技术,实现工业制冷领域创新性突破,节能率超50%;8月,获批成立湖北联投科学技术协会,深度融入省级科创生态,为湖北凝聚科技英才、释放创新动能、涵养创新环境贡献联投力量。
今年,湖北联投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、国家信息中心科研项目1项、省重点专项研发项目1项、国务院国资委“揭榜挂帅”项目3项、省政府国资委“揭榜挂帅”项目7项及其他省级项目29项,新增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、中小企业技术中心1个,持续提升发展“含新量”与“含金量”。
牵手“大师大院”。争当产业创新“召集人”、创新资源“链接人”、科研攻关“出题人”、成果验证“阅卷人”。与李培根、金梅林、苏宝连等院士团队及武汉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等5所“双一流”高校深度合作,湖北联投成立东湖高新集团创新研究院、自然资源集团磷石膏研究院等研发平台,参建洪湖实验室、时珍实验室,投资运营中国-比利时科技园(CBTC)项目,建设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欧洲分中心、九峰山欧洲实验室等科创重器,助力湖北打造全球科技要素汇聚地。
创新研发机制。在省属企业率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,将旗下各单位研发准备金统一归集至集团资金池,推动资金“蓄水池”向科创“新引擎”转变,确保研发投入的稳定性、持续性和可预测性。近4年,湖北联投科研经费投入年均增长率高达33.3%,从托举“最初一公里”,到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进一步巩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。
当好“耐心资本”。坚持投早、投小、投硬科技,成立总规模16亿元的7支战新产业投资基金,前瞻布局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等未来产业,先后投资开普勒卫星公司、武汉先进院、武汉美格等40家高新技术企业;禾元生物以水稻胚乳里的“中国芯”打破进口垄断,成为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拿到批文的企业;翰思艾泰、里得电科分别进入港股、北交所IPO审核阶段,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,超50%企业获后续融资;1至8月,湖北联投战新产业投资83.55亿元,同比增长27.13%, 拥有国务院国资委“双百企业”“科改企业”6家、专精特新企业12家、高新技术企业37家,形成“创投育苗、产投造林、反哺循环”的创新生态闭环。
当前,新质动能源源不断涌入“联投系”产业发展血脉:“电子采购+数智建管+建管云”平台实现“一部手机”轻松管理百万方工地;雷光科技“智能防雷系统”“天气盒子”等产品广泛应用于三峡大坝、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;湖北电梯厂生产的矿用电梯达国际领先水平,国内市场占有率超90%,远销俄罗斯、赞比亚等多个国家,科研成果正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
出海 让更多“湖北造”通达全球
7月1日,一列满载湖北联投国际经合公司跨境电商商品的出口专列,从武汉吴家山站驶出,沿“汉新欧”国际铁路干线驶向中东欧核心物流枢纽——波兰马拉舍维奇,以“钢铁驼队”的铿锵步伐,架起欧亚高效跨境的物流通道。
国际经合主要负责人介绍:“我们以中欧班列为轴心,创新‘班列+海外仓’运营模式,3月首开德国返程专列、‘七一’首发武汉至波兰出口专列,自8月起,每月稳定运载100节出口货柜,让‘中国造’以更高效率、更低成本通达全球。”
为全面落实省委“枢纽提能战略”决策部署,湖北联投聚焦打造九州通衢新支点,围绕产业链、完善供应链、创造价值链,引进“湖北需”,出口“湖北造”,以开放之姿持续拓宽发展半径。今年1—8月,进出口总额达271.22亿元,同比增长超137.12%;深度参与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接连中标孟加拉、塞尔维亚工程项目2.07亿元,足迹遍及全球五大洲47个国家和地区,扬帆出海韧性十足。
“走出去”市场广袤。出口端“多仓联动”,形成“KD组装+海外仓”“联投经合模式”,境外阿联酋迪拜、柬埔寨金边、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等5个汽车海外公共仓,与境内武汉汽车服务仓、新疆阿拉山口汽车前置仓串珠成链,新签订汽车进出口订单超5000台,涵盖东风风神、奇瑞凯翼等8个国产品牌。
“引进来”一片生机。进口端“以销定采”,举办国际木材进口签约活动,与新西兰、德国、智利、日本等国际客商达成300万方采购协议;完成大宗商品进口超1800万吨,其中煤炭1236万吨,居全国前列。
在“链”上做文章,湖北联投下足绣花功夫。依托全国首批、全省首家原木期货指定交割仓库资质,成功注册全国首张原木期货标准仓单,“云联楚材”智慧供应链平台加快构建全省“1+N”林业数字化服务网络,自去年9月上线以来,交易额突破75亿元。聚焦东湖综保区、东西湖陆港、长江新区综保区、花湖机场等4个关键枢纽,打造集“跨境电商、国际贸易、数字服务、智慧通关”于一体的华中跨境消费示范项目,带动园区企业抱团出海,展现“省属大企挑大梁”的担当。
产业链的拔节生长,还需要金融“活水”的精准浇灌。曾经的茶叶企业,大多面临3个月乃至更长的回款周期,存货周转周期将近7个月。想发展,只能以时间换空间,慢慢熬。
为了迅速让绿叶变“金叶”,“联链通”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围绕绿茶、红茶及菊花等茶饮原料采购、生产加工、销售等相关场景,以湖北楚茶科技集团为核心企业,以链上企业诉求为出发点,积极提供一揽子融资解决方案,累计落地业务规模超5000万元。
“通过‘联链通’平台,链上茶叶企业实现当天申请、当天融资,解决了一众茶企资金的燃眉之急,资金回款周期缩短一半以上,助力业务扩大和再生产。”湖北楚茶科技集团供应链业务副总经理谢瑞说,目前已累计为茶企节约融资成本约60万元,资金周转次数由原来的每年3次提升至4到5次。
“联链通”平台明确“一地一链”“一县一品”思路,首创“省地共建”模式,落地21个市县,为省内20条重点产业链上架起“发展高速路”,平台业务规模超670亿元,累计融资额202亿元,支持普惠融资超121亿元,为近6000家中小企业降低成本超三成,成为全省首家接入上交所供应链票据系统的金融平台,正加速融入国家统一大市场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。
敢为 争当建功支点的改革先锋
若把湖北联投比作一艘巨轮,党建就是企业改革的“压舱石”、发展的“动力源”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,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。
作为湖北省“创建世界一流企业”首批试点单位,湖北联投认真对标“干部素质提升年”“六大行动”,以“党建引领、深化改革、双向融合、提质增效”为主基调,激活人才“第一资源”,点燃数化“第一引擎”,构建监督“第一防线”,让企业放得活、看得见、管得住。
活力的根本在“人”。近期,湖北联投率先完成集团总部新型经营责任制岗位业绩目标评审工作,围绕抬升发展标杆,将原有的16个总部部室整合为13个,细化13个部室147个岗位的核心职能与工作任务。
“我们的原则就是‘稳岗不稳人’。”湖北联投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黄敏说,相比调整前,中层干部压减2人,员工轮动率达34.38%。看似减法的背后,实则释放了“减员增效、提质提能”的乘数效应,既明确了总部“战略管控+运营管控”的清晰定位,又能化解权责边界模糊、协同不畅等问题。
改革只有进行时、没有完成时。近年来,湖北联投升级打造“1+N组阁竞聘”3.0版,遴选近百名尖端人才“揭榜领题”攻关科技难题;累计开展公开竞聘216次,吸引22361人竞岗1190个岗位,新提拔干部竞争上岗比例超80%,以岗位“活起来”推动人才“动起来”;以人才“百千万”倍增目标为统领,大力培养战略帅才、领军将才、产业英才、青年俊才,吸纳54名博士,培养省部级及以上人才75人(国家级6人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)、高技能人才556人、专业人才6938人、经营管理人才1669人;选人用人和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满意度连续3年获双100%。
加“数”向“云”端迁跃,通过数字化打造“千里眼、顺风耳”。持续开展系统互联互通大会战,推动管控自上而下贯穿“全级次、全链条、全过程、全要素”,统筹建设125套数字化平台——数智建管平台对1000个项目汇聚“成本词典”,电子采购平台压降成本超60亿元,“资管云”为7万项资产办好“身份证”……以“底线管理”与“动态纠偏”相结合,实现“守底线”与“促发展”相统一。
创新构建“纪巡审联动、查改治贯通”的“大监督”体系,让干部在监督协同中强化“系统风险意识”:编制《巡察工作五年规划》,组建涵盖6大类、312人的巡察人才库,8轮巡察覆盖29家单位,整体销号率达96%。一系列“严”的举措,换来的是企业生态的“净”与“清”,干部素质的“正”与“廉”,湖北联投纪检监察工作连续5年全省考核优秀,被省委授予“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”。
坚持思想向支点聚焦、力量向支点集中、行动向支点发力。湖北联投集团党建工作考核连续2年排名省属企业首位,经营业绩考核连续4年获评“A”级,领导班子考核连续3年获评“优秀”,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”考核省属企业第一,蹚出一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深化改革的坚实路径。
对标争先、勇创一流,厚实的支撑力、奔涌的创新力、开放的辐射力和凝聚的向心力,正汇聚成湖北联投不断进位的澎湃动能。湖北联投主要负责人表示,“面向‘十五五’,联投将再接再厉、挺膺担当,以实体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,激昂支点建设的豪气锐气,为‘奋勇争先、建成支点、谱写新篇’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”
象泰配资-股票市场配资-官网股票配资-杠杆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